阿丽带着女儿小辛来找我咨询时,两人都一脸愁容。小辛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但不知为什么,前年初三的下学期,她忽然非常害怕上学,一提起学校就心慌气短十大炒股杠杆平台哪个好,浑身冒冷汗,颤抖喘不上气,只能请长假休学。
到了第二个初三下学期开学时,又出现这种情况,只好又休学了一个学期。今年已经是第三次上初三,小辛决心很大,无论如何一定要把初三上完考高中。上学期她坚持得还不错,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没想到春季开学前又浑身难受,甚至上吐下泻,进不了学校,到现在已经请假快一个月了。她爸爸妈妈怕她出事儿,就没有出门打工,想等她顺利入学后再走,但她一直进不了学校,实在没有办法了,来找我求助。
爸妈不在家,奶奶强势又重男轻女,同学疏远她,遇到事情无人可以诉说,痛苦时她就用小刀划自己的胳膊
我跟小辛进行了单独交流。依照惯例, 我先了解她的成长史。她爸妈在她两三岁的时候就外出打工,只有春节时才会回来待上20多天,因此她和两个哥哥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奶奶很强势,说话不好听,经常和爷爷吵架。在小辛的记忆里,她经常被奶奶骂。
她很怕奶奶,于是很乖,学习也很努力,成绩一直很好。但不管她怎么做、做得有多好,还是会受到奶奶的批评。奶奶经常拿她和别人比较,说她学习上、生活上都没有邻居家的女孩做得好。
展开剩余86%她觉得奶奶就是重男轻女,因为两个哥哥学习都没有她好,但很少受到奶奶的批评。
小辛上初二那年,中秋节中午回家感觉很饿,想起早上家里还有一个月饼,就想去拿来吃。结果她还没进里间的门,就听到奶奶在里面对二哥说:“就剩这一块月饼,你赶紧吃,不要让你妹妹看到。”
小辛没有声张,但是心里非常难过,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哭了半天,中午饭也没有吃。后来这件事一直埋在她的心里,她一想起来就忍不住流眼泪,非常痛苦。
第一个初三上学期,有一个学习很差、品行也不好的男生忽然向小辛表白,说喜欢她,想跟她交朋友。小辛非常讨厌那个男生,直接拒绝了。
没想到,那个男生随后到处造谣,说她跟这个好,跟那个好,搞得很多同学都疏远她。小辛非常无助和痛苦,却又不敢跟奶奶讲。朋友没有了,爸爸妈妈又常年不在家,她想找一个倾诉的人都没有。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爸爸妈妈春节回来的时候,会给她买很多东西,还会领着她和两个哥哥一起出去玩,一家人其乐融融。但爸爸妈妈过完年就要走了,她非常不舍,又没有办法。从那个时候起,她就不想上学。
我注意到,小辛从进到咨询室开始,就一直在抹眼泪。忽然,她捋起自己的袖子,让我看她胳膊上一条条密集的疤痕。她说她从那个时候开始,难受的时候就用小刀划自己的胳膊,这些她都没有告诉家里人。
听到这里,我大致明白了小辛不上学的原因所在,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家庭的温暖,自尊心一直被挫伤,在人际关系上又被孤立,多重挫败让她找不到自我价值……她非常渴望爸爸妈妈能留下来,但又不敢提出这样的要求。
每年下学期开学的时候,也正是爸爸妈妈过完春节要离开的时候,她潜意识里想通过这样的方式留住爸爸妈妈。
您见过被蜘蛛网缠住的蝴蝶吗?我就是那只蝴蝶——明明翅膀完整,却越挣扎越窒息
我问小辛:“今天过来,你希望我在哪些方面帮到你?你的目标是什么?”
小辛想了想说:“第一,我总想考第一,但不管怎么努力,都不能稳定在第一名,不知道该怎么做;第二,我感觉同学们都不喜欢我,不知道怎么和人相处;第三,我希望爸爸妈妈能多陪陪我。”
接下来,我围绕这些目标跟小辛进行讨论。
当我问她“为什么害怕去学校”时,她的眼泪突然决堤:“王老师,您见过被蜘蛛网缠住的蝴蝶吗?我就是那只蝴蝶——明明翅膀完整,却越挣扎越窒息。每次开学,我都像被推进冰窖,冷得骨头缝里都是疼的。”
说这话时,小辛缩在咨询室的沙发里,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胳膊上隐约露出淡粉色的疤痕。我能感受到她的痛苦,也很心疼她。
随后,我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发现小辛存在三个核心认知偏差:完美主义信念(考不到第一就毫无价值)、灾难化思维(返校就等于被爸妈抛弃,也意味着会被所有人嘲笑)、过度概括(所有同学都会伤害她)。
于是,我便有意识地引导她重建思维。
我:“当你说必须考第一才有价值时,身体有什么感觉?”
小辛攥紧衣角:“胸口像压着一块大石头,喘不过气。”
我:“如果你最好的朋友考砸了,你会觉得她没有价值吗?”
小辛愣住了,随即回答:“当然不会……她画画特别好……”
我:“所以价值的标准可以多元化,对吗?就像蝴蝶的价值并不仅限于它翅膀的颜色,还在于它能飞舞。”
小辛想了一会儿,点头:“确实。”
我:“你说成绩下滑就会被抛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想法的?”
小辛哽咽了:“我上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考试考了第二名,邻居家小玲考了第一名,奶奶说我穿的衣服比人家贵还不如人家考得好,太丢人!”
我递上纸巾:“如果现在让你给当年的你写封信,你会说什么?”
小辛突然痛哭:“我会说,你已经很棒了……不是你的错……”
随后我拿出一张认知重构卡,让小辛将“我必须完美”改写为“我有价值因为我是我”。当她在卡片背面画自画像时,笔尖第一次勾勒出微笑的弧度。
在短程焦点问题解决阶段,我采用“奇迹问句”激活小辛的希望:“如果明早醒来,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你首先会注意到什么不同?”
小辛眼睛突然一亮:“妈妈在厨房煎我爱吃的荷包蛋,餐桌上不再是空荡荡的。”这个细节成为治疗的突破口。
通过寻找“例外时刻”,我发现小辛在爸妈回来期间心情很好。但其实,她爸爸妈妈并没有做什么,妈妈只是陪她聊聊天,爸爸只是带她出去散散步,给她讲讲工地上的趣事,她就已经很满足了。
在随后的咨询里,我把小辛的爸爸、妈妈、两个哥哥一起约到咨询室,进行家庭访谈。
结束时,我采用“家庭雕塑技术”,让小辛爸妈用身体搭建“重生之门”,让两个哥哥托起小辛穿越象征创伤的黑色幕布。当妈妈哽咽着说出“妈妈不走了”时,小辛积压多年的泪水浸湿了妈妈的衣襟。
经过一个半月的咨询,小辛的爸妈郑重决定,不再去南方打工。两人同时在家乡找了工作,虽然工资低了点儿,但是全家人能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小辛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知道了怎样和人相处;找到了学习动力,找回了自信,降低了对学习成绩的过高要求;更重要的是,她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以及爸爸妈妈的爱和支持,非常愉快地回到了学校。
最后一次咨询,穿着校服的小辛在咨询室里翻开她的笔记本,我看到扉页上贴着全家福,旁边写着一句话:“我不是完美瓷器,而是摔不碎的钛合金。”
窗外春光正好,那只曾被蜘蛛网困住的蝴蝶,终于摆脱了困扰,学会在爱与接纳的风中起舞。
给所有父母的一些建议
1. 破除性别偏见,建立平等之爱
警惕“重男轻女”的隐形伤害(如案例中的月饼事件),建议定期召开家庭会议,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表达需求。
2. 停止比较,看见孩子的独特价值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优势。不要拿孩子和任何人比较,因为这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我们可以用“成长记录册”替代成绩排名:记录孩子第一次独立乘车、安慰朋友的温暖瞬间,让孩子的价值认知多元化。
3. 陪伴远远给物质补偿重要
孩子们看重的,不是爸爸妈妈给予多少物质享受,而是情感的链接和陪伴,爸爸妈妈的爱和温暖是孩子一生安全感的来源,也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础。我们可以制定“15分钟黄金时间”:每天在固定时段全身心陪伴孩子,如共读、散步等,远距离家庭可建立“晚安故事电台”。
4. 为孩子构建情感安全网
设置“家庭树洞本”:允许孩子匿名书写烦恼,父母定期回复。当孩子遭遇校园欺凌时,一定要记住说“我们和你一起面对”而非“为什么只欺负你”,这一点尤其重要!
心理学大师萨提亚曾说:“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
另一位心理学家鲍温也说过:“所有症状都是爱的替代性表达。”
愿所有的父母都能记住:当漂泊的候鸟归巢,当比较的利剑入鞘,每个孩子都将在被看见、被珍视的土壤里,长出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花。
END
作者:王根伟
编辑:壮青青
文章来源:
《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25年第6期十大炒股杠杆平台哪个好
发布于: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