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对于银行业来说什么叫配资炒股,无疑是充满荆棘与挑战的一年。面对利率持续下行、息差不断收窄的压力,各家银行的盈利空间正在不断被压缩。
然而,2024年,北京银行却以穿越周期的经营智慧、差异化发展的创新实践,诠释了一家城商行的“破浪前行”。
近日,北京银行发布了2024年业绩报告。截至2024年末,北京银行资产总额达4.2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61%,规模站上新台阶;实现营业收入699.17亿元,同比增长4.81%;实现归母净利润258.31亿元,同比增长0.81%,展现出良好的发展韧性。
在经营业绩稳健向好的同时,资本市场也传来捷报:北京银行全年股价涨幅达到43.69%,创近十年最大涨幅;品牌价值达到1036.62亿元,实现市值与品牌价值双提升。
展望2025年,百年变局加速演进,AI大模型重塑千行百业,银行经营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即将迎来“三十而立”的重要关口,北京银行该如何以形式更多、差异性更大的发展模式,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该行的“答题思路”正在逐渐清晰。
质效均衡发展
在“逆周期”中实现韧性生长
在低利率、低息差的双重挑战下,韧性,成为了有竞争力的商业银行的重要特征,它体现在一家银行身处周期波动中的复原力和调节力,也体现在与时俱进的战略迭代能力。
从北京银行2024年业绩报告中可以看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均衡发展的成绩斐然,亮眼的数据呈现出一个“韧性十足”的北京银行。
这一年来,北京银行牢牢把握“稳增长、优结构”的发展主线,进一步夯基础、拓客群、强特色。2024年,北京银行成功实现了“奋力一跃”,资产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大关,达4.2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61%。在“优质存款立行”的战略引领下,该行存款规模达2.4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8.34%。
再从贷款投向看,近年来,北京银行心怀“国之大者”,将更多信贷资源投向了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实现了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核心产业贷款的快速增长。
截至报告期末,北京银行在上述业务领域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642.79亿元、2103.50亿元、3106.14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大幅增长40.52%、43.11%、28.30%。
如果说信贷业务是银行传统的基本盘,那么非息收入则是衡量其未来盈利“韧性”的重要指标。
2024年,北京银行实现非息净收入180.07亿元,同比增长10.06%;非息净收入占全行营业收入构成的25.75%,同比上升1.22个百分点。
再从零售业务来看,在全面升级零售智慧水晶球系统的创新实践中,北京银行构建了“数据洞察、价值挖掘、决策指导”的经营管理闭环。报告期内,该行零售AUM达1.2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88亿元,增幅达17.25%,创转型以来最佳业绩。
实际上,信贷结构的优化布局,也让北京银行实现了资产质量的持续向好。报告期内,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1.31%,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
破局同质竞争
在打造“五大特色银行”中塑造发展优势
在千篇一律的世界里,独特性是稀缺资源。
面对银行业愈发激烈的“同质化”“内卷式”竞争,如何才能成为一家“不一样、有特色、想得起、记得住、用得上、受尊敬的银行”?北京银行主动升维突破,推动“存量博弈”转向“增量创造”,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北京”二字始终是北京银行经营发展最大的优势所在。但令人惊喜的是,近年来,北京银行在扎根服务首都金融发展的同时,深度融入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持续加大长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金融布局。
目前,北京银行在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展业的经营网点超过110家,2024年贷款规模占比达到22.9%,正在成为全行经营发展的重要支柱区域和增长引擎。除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以外,北京银行的经营网络还覆盖了西安、深圳、长沙、济南等全国重要中心城市,绝大部分城市经济体量在万亿级别以上。
如果说经营网络的扩容夯实了北京银行经营发展的基础,那么打造“五大特色银行”的战略方向则让北京银行构筑了差异化竞争优势、为转型发展释放了更加强劲的动能。
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号召下,北京银行从“一米视角”出发,坚定不移打造“儿童友好型银行”,于2022年创新推出“京萤计划”儿童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全方位赋能儿童健康成长。
然而,金融的温度从来不在于资产负债表上的数字,而在于与客户掌心相握的暖意、代码流转间的心跳。从儿童金融,到成长金融,再到家庭金融、养老金融,“伴您一生的银行”承诺在万家灯火中的回响,让客户在人生中每个阶段都感受到北京银行的温暖陪伴。
在打造“专精特新第一行”的战略布局下,科技金融愈发成为北京银行优质资产增长、营收利润增长、客群结构转型的重要引擎。截至2024年末,北京银行服务专精特新客户突破2万户,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1068亿元,均较年初实现大幅增长。
既要护航专精特新企业逐梦星辰大海,也要让人才敢想敢拼。近年来,北京银行深化打造“成就人才梦想的银行”,守护每一位有志青年的创业梦。截至2024年末,该行“英才卡”发卡量1.8万张,“英才贷”累计放款突破10亿元。
在“AllinAI”理念的加持下,北京银行还在持续开展人工智能前瞻性技术研发和应用落地,打造“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银行”,让“AI+金融”成为北京银行未来金融新形态。
让AI驱动未来
探索全面数字化经营新阶段
数字化是未来银行最本质的形态和最鲜明的特征,也是商业银行穿越周期、打造可持续商业模式的有效路径。
早在2022年,北京银行就率先成为了中小银行中拥抱数字化转型的“引领者”,启动了为期三年的数字化转型实践。
三年来,北京银行锚定“数字京行”建设目标,坚持数字化转型统领“五大转型”,接连打赢了统一数据底座、统一金融操作系统、统一风控平台的数字化转型“三大战役”以及大零售一大运营一大科技的数字化转型“新三大战役”,每年20个科技重大项目保质保量保交付,以点带面推动“科技+数据”成为全行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双擎”。
行至当下,北京银行的数字化转型1.0阶段已经圆满收官。迈向2.0阶段,北京银行全面数字化经营时代渐渐拉开帷幕。
“全行将继续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按照‘数字化经营、价值创造、营商环境优化、AI优先’的原则,统筹好2025年度重大项目建设。”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表示,北京银行将开展大风控、大资管、大协同“三大战役”,打造多水晶球于一体的数字化经营管理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伴随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迅速崛起、具身智能等前沿赛道全面爆发,人工智能正在深刻重塑百行千业。北京银行秉持着“AllinAI”的发展理念,探索着AIBanking的未来银行新形态。
目前,北京银行自研推出百亿级参数“京智”大模型,打造京翼大模型服务(MaaS)平台、京骑AI智能体(AIAgent)应用平台、AIB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构建“大模型+小模型”驱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核心能力。
近年来,北京银行持续推动“AI+”场景应用落地,AI率先与办公、客服、资金交易、财富管理、风控等高价值场景结合,未来银行的发展形态正在不断显现。其中,在远程客服领域,该行推出了银行业首个线上化、智能化AI协呼服务,日均释放一线坐席0.5-1小时的工作时间,提高坐席工作效率10%以上。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展望未来,如何才能在“变与不变”之间写好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北京银行已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以自身数智化驱动、特色化布局、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充分应对外部环境的各种不确定性,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好“二次创业”之路。(数据来源:北京银行)
(编辑:梁艳珍 ) 什么叫配资炒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