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家公司在净利润连续下滑之际仍计划募资 10 亿元如何为股票加杠杆,当实控人在 IPO 前套现超 6500 万元却要向市场伸手要钱,当核心产品依赖的欧盟市场大门紧闭却执意将产能扩张三倍,这样的公司还有上市的合理性吗?
而笔者所说的这家公司就是苏州丰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倍生物)。按照安排,8月7日,丰倍生物将上会接受审核。然而,仔细翻翻丰倍生物的招股书,却处处透着令人不安的诡异。
这家宣称专注于废弃油脂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其光鲜的环保概念背后,掩藏着财务数据“打架”,涉嫌财务造假,关联交易隐秘、募投项目离谱等多重隐患,足以让投资者感到脊背发凉。
与大客户披露的购销数据“打架” 或涉嫌财务造假
丰倍生物的财务报表就像一幅精心绘制的油画,远看业绩稳定增长,近观却布满令人心惊的笔触。2021 年至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 12.96 亿元增长至 19.48 亿元,看似亮眼的营收成绩背后,公司2023 年归母净利润从降至 1.30 亿元,同比下降 2.73%,2024年,公司净利润下滑幅度更大,同比下降4.54%。而2022 年至 2024 年扣非净利润更是从 1.36 亿元一路下滑至 1.15 亿元,形成鲜明的 "增收不增利" 态势。
如果再仔细对比公开数据,丰倍生物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甚至都要大打折扣。招股书显示,浙江伊宝馨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宝馨)是丰倍生物2024年的第五大客户。去年,公司向伊宝馨销售了6106.78万元,占公司当前营收的3.13%。
而伊宝馨是一家新三板挂牌的公司, 代码是873953,而根据伊宝馨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向最大的供应商的采购额也只有5497.59万元,这明显与丰倍生物披露的销售额对不上,双方相差额在609万元左右。如果以丰倍生物披露的销售数据为准的话,相差比例约在10%左右。
丰倍生物的招股书与伊宝馨的年报,均是经过了审计机构审核过的,均是有法律效力的。很明显,这两个数据对不上,明显有一方的数据是错误的。而丰倍生物如果想要上市“圈钱”的话,肯定是需要对外解释清楚的。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丰倍生物IPO的保荐机构是海通证券。而海通证券此前 IPO项目问题频出,包括大连科利德半导体、江苏沃得农业机械 IPO 项目均被监管处罚。
此外,去年 8月底,海通证券原副总经理兼投资银行委员会主任委员姜诚君被查前,在畏罪外逃,但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统筹协调和公安部等部门协助下,经上海市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与有关国家执法机关密切合作,姜诚君在境外落网并被遣返回国。目前,海通证券由于各种问题已被国泰君安兼并重组。丰倍生物为何要选择海通证券这样一家“劣迹斑斑”的券商作为 IPO 的保荐机构呢?
毛利率不到12% 遭遇欧盟反倾销税冲击 大量盈利靠政府补助
丰倍生物是一家所谓的废弃油脂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而实际上就是一家“地沟油”再处理企业,公司主要把“地沟油”制造成生物柴油,然后销售给欧盟等市场,同时从国内政府获取大量的补助,以此来赚取利益。
应该说,这个商业模式,并不太好。一方面,公司的市场很依赖欧盟等“白左”市场,而“白左”往往对中国带着很明显的有色眼镜,加之俄乌冲突,中美贸易战等因素下,欧盟需要通过抗衡中国来给美国“表忠心”。这导致,中欧贸易的冲突也是不断。
2024年7月19日,欧盟宣布对中国生物柴油征收12.8%至36.4%的临时反倾销税,丰倍生物适用的税率为23.7%,自2024年8月16日起实施。受此影响,公司对欧盟的销售收入断崖式下跌。2021年至2023年,公司在欧盟的销售收入均超过3亿元,而2024年仅为5051.21万元,同比暴跌88%。
根据丰倍生物招股书披露,欧盟是全球生物柴油最大的市场,占据34.65%的市场份额;而美国是全球第二大市场,占据20.72%的市场。在中欧贸易、中美贸易争端加剧的背景下,丰倍生物很难不受到影响,很可能在关税战下遭殃。
在此背景下,丰倍生物的此次IPO的募投项目计划显得格外刺眼。公司拟用 7.5 亿元募资新建年产 30 万吨油酸甲酯及 5 万吨生物柴油项目,扩产后总产能将达 35 万吨,是现有产能的三倍多。这一决策的荒谬之处在于,2024 年公司生物柴油产能利用率已从 2023 年的 99.84% 骤降至 76.31%,产能闲置已成既定事实。
在欧盟市场大门关闭、国内生物柴油推广政策滞后的双重挤压下,新增 30 万吨产能将面临 "卖给谁" 的致命问题。有网友分析指出,这些产能若无法消化,每年新增的 5780 万元折旧费将直接吞噬丰倍生物的利润,沦为 "史上最贵库存"。
实际上,丰倍生物毛利率的持续低迷则揭示了核心竞争力的缺失。2024 年公司毛利率仅为 11.67%,不仅较 2021 年的 15.07% 持续下滑,更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将差距归因于同行享受增值税优惠,但即便对比同行业公司 4.13% 至 10.52% 的毛利率区间,其成本控制能力的短板依然明显。
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司利润高度依赖政策优惠 "输血",2021 年至 2024 年,税收优惠占净利润比例高达 11%-22%,一旦政策退坡,公司的盈利泡沫瞬间就会破灭。
关联交易迷雾重重,涉嫌利益输送网络
丰倍生物的关联交易问题,犹如一座精心设计的迷宫,处处透着刻意隐瞒的痕迹。实际控制人平原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控制公司 85.40% 的表决权,却在招股书中对其关联方信息含糊其辞。招股书仅将平原在福邦国际贸易、嘉邦国际贸易等公司的任职经历列为 "工作经历",对这些公司是否为其实际控制、是否与丰倍生物存在关联关系避而不谈。
天眼查显示,张家港保税区福邦国际贸易的联系人登记为平原,联系电话与丰倍生物重合;福之源国际贸易等多家公司长期使用与丰倍生物子公司相同的业务邮箱 596215754@qq.com。这些高度重合的联系方式绝非偶然,强烈暗示这些公司实为平原控制的 "马甲" 企业。尤其是福之源国际贸易与丰倍生物子公司苏州福之源生物科技同属废油脂加工行业,业务高度重叠却未在招股书中披露任何关联,明显违反信息披露的完整性要求。
与伊宝馨的交易闭环更引发外界 "互换订单" 的质疑。2024 年,伊宝馨是丰倍生物前五大客户之一,销售金额达6106.78 万元;而平原控制的多家公司同时是浙江伊宝馨的主要原材料供应商。2020 年至 2021 年,伊宝馨向苏州福之源销售金额合计 3630 万元,采购金额合计 3753 万元,交易金额高度接近。这种 "你买我的产品,我买你的原料" 的闭环设计,很难摆脱通过关联交易虚增营收的嫌疑。
由于大量疑似关联方未被披露,市场根本无法判断这些潜在交易是否遵循市场公允价格。如果存在以高于市场价采购、低于市场价销售的情况,无疑会导致公司利益向实际控制人输送。尽管公司声称已通过资产重组解决历史关联交易问题,但关联方识别的疏漏和披露的缺失,使得这些交易的合规性蒙上巨大阴影。
丰倍生物的公司治理问题和信息披露也存在一定问题。比如,独立董事姜启兴与实际控制人平原存在多重关联:二者同为江南大学校友,姜启兴所在的江南大学与公司存在产学研合作,双方还共同发表过与公司业务相关的学术论文。这种深度绑定使得独立董事难以履行独立监督职责,中小股东利益失去重要保障。在信披方面,丰倍生物的两家子公司 2023 年至 2024 年被列为重点排污单位并因环境问题被责令整改,这一重要环保信息却未在 2025 年 6 月的招股书中充分披露。
丰倍生物的 IPO 之旅,本质上是一场用光鲜概念包装的资本游戏。财务数据的异常波动、关联交易的隐秘操作、募投项目的盲目扩张以及公司治理的诸多缺陷,共同构成了难以逾越的上市障碍。在全球生物柴油贸易格局重塑、行业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公司既未展现出稳定的盈利能力,也未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却试图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其前景令人堪忧。
监管层对拟上市企业的审核,核心在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对于丰倍生物这样存在重大疑点的公司,唯有进行最严格的核查如何为股票加杠杆,才能避免资本市场成为利益输送的工具。而对于投资者而言,面对这样一家 "增收不增利"、关联交易迷雾重重、扩产计划脱离现实的企业,保持足够的清醒与警惕,或许是最好的选择。